作者:林書維
我這一日球迷對足球的文化背景可能比輸贏比數還要來的看重,每個國家隊的表現風格至戰略部署當然受自身文化熏染,本文就從人文的角度討論下世界盃列強的林林種種。
歐洲和南美的足球無疑均屬世界頂尖,兩方特殊的歷史背景與關係也決定了它們足球風格上的差異。南美大多的國家官方語言均為西班牙和葡萄牙文,當中又只有巴西的官方語言為葡萄牙文。因此西班牙、葡萄牙足球的華麗風格都可以在南美隊伍當中得到體現。 19世紀後更多來自歐洲的人來到南美,例如阿根廷的義大利移民就將嚴謹的戰術風格帶進阿根廷,使阿根廷的打法相較巴西顯得更為保守且具有更多的歐洲傳統,但融合南美的奔放與歐式的傳導;組織能力與攻擊性的融合也為他們帶來了不少勝利。這次的主辦國巴西則是種族最複雜的國家,白、黑、黃人種皆有。這樣的基因也使巴西足球是南美最複雜的風格體系。南美印第安人剽悍的精神與黑白人種的身體素質在巴西隊中都能瞧見縮影。而巴西球員令人眼花繚亂的個人表演則是人文融合過後的獨特風格——街頭足球。
2010年世界盃巴西對克羅埃西亞的比賽 來源:wikimedia 作者:Agência Brasil
另外地理關係也使得南美足球不同於歐洲。像是秘魯、智利和哥倫比亞這些國家,歐洲人的比例較其他地方少,而這些國家在風格上雖依舊是有歐洲與美洲風格,但豪邁的風格卻更加濃厚、粗放。
在動機上,南美洲球員與歐洲球員也大不相同。南美的經濟遠不如歐洲,足球也就成為了很多南美孩子的夢想與維持生計的方法。很多知名的南美球員都是來自當地的貧民窟,他們刻苦勤奮的練球為的就是要改變自己與家人的生活狀況。這也使得南美球隊從來都不缺乏人才或是新血,甚至還向歐洲等地出口足球人才。阿根廷名將Gabriel Omar Batistuta更是直截了當的說“我踢球就是為了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