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2013達人學苑

0

【2013達人學苑】公民素養陶塑計畫實踐分享

作者│邱于芳(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 照片來源|達人學苑 達人學苑暑期研習營期間,由十三所學校團隊學員進行公民素養陶塑計畫實踐簡報分享。 一開始,由主持人成功大學微生物及免疫學研究所楊倍昌教授,簡介公民素養陶塑計畫內容及理念楊教授表示,當初對計畫的設想,是在思考當高中生進入大學之後,在大學場域,應用什麼方式提供學生新的想像、學習的建構方式,希望能藉此計畫改進大學教育,並提到當初的構想十分簡單,這份計畫並非為改革案,而是一促進案。楊教授接著進一步說明,公民素養陶塑計畫的精神為公共性、自主性和多樣性,期望大學生能把知識、社會、生活連結在一起,並從自己觀點提出對世界看法,透過不同角度看待知識,同時希望透過計畫實行,學生能夠具備倫理、民主、科學、美學與媒體素養五大素養。

0

【2013達人學苑】達人領航乘風破浪,期許學員拓展海洋新視野

記者|林函潔(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2013年「全球在地化」達人學苑暑期研習營主題為「全球在地化」,強調永續、創意、跨界力,主要有三大議題:海洋、高齡、農業,為了讓來參與的百餘位學員和嘉賓滿載而歸,設計五天充實的行程:從聽專家演講、小組討論、蒐集資料及戶外參訪,並在coach和mentor的引導下,透過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先發散再聚焦,在最後一天提出觀點和解決方案成果呈現! 一開始由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的廖鴻基,在第二天的專家短講分享多年海洋經驗,提醒身為海島居民的我們,要有海洋的視野和格局,尊重海洋,並且勇於走出去。而第三天戶外參訪「海洋路線」的學員們,也由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的廖鴻基帶隊,坐上船乘風破浪,一出海,便感受到在短講中,廖老師提到的海洋視野和海洋格局的遼闊,花蓮港擁有天生優良的地勢和位置,從海上看陸上的視野,有別於由陸地看海洋,加上有黑潮通過帶來豐富的資源,雖然前一天稍晚發布海上颱風警報,但幸運的學員們在船長和廖老師的引航下,看到了四批海豚:優雅慢游的花紋海豚,以及在回程調皮的熱帶點斑原海豚,大家都興奮極了!

0

【2013達人學苑】小組創意呈現背後的討論歷程

作者|孫語辰(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編按:達人學院活動為期五天,每個小組需要在四天內針對被分配到的主題,扣住「全球在地化」這個關鍵字,利用design thinking的思考途徑,為特定議題設計出解決方案,並在最後一天進行呈現結果,故營期內的每一天有一定量的任務或目標需要完成。讀過前幾次短講、參訪與各小組成果發表的內容後,是否對小組發展出prototype的過程感到興趣?以下記錄了其中一個小組的討論過程! 高齡一組的成員含coach共是九位,皆來自不同科系,包含建築、化材、社會學、政治、企管、醫管、工業設計、觀光等,大多數是大學部高年級的學生。三位參與討論的mentor們專業也分部在中文、影像、企管或高齡產業等主題上。

0

【2013達人學苑】Design Thinking操作實錄

作者|謝明璋(國立東華大學) 照片來源|達人學苑 Design Thinking(設計思考)是一個創意設計的方法論,為各種議題尋求創新解決方案,並創造更多的可能性,此方法由知名的設計顧問公司IDEO與Riverdale學校合作,於2012年出版書籍提出此論點。IDEO設計公司總裁Tim Brown曾在《哈佛商業評論》定義:「設計思考是以人為本的設計精神與方法,考慮人的需求、行為,也考量科技或商業的可行性。」 設計思考鼓勵從做中學習與小組合作,而設計思考的歷程並不是直線性的,或是極度邏輯思考,就如Buchanan(2000)所言:「設計問題是含糊不清和稀奇古怪的(indeterminate and wicked),如果設計師的思考架構,都變成規則化或目錄化,其設計思考歷程就變成仿效或例行公事,那設計師再發展新的解決方案的可行性就會降低。」因此,使用交互作用和反覆(interactive and iterative)的設計思考歷程和方法,每個人按照自己的思考模式和進度,調整節奏,隨時可以來回使用這些步驟,幫助自己釐清設計問題,而不是一味的按表操課。

0

【2013達人學苑】如果能用一句話表達重點,就可說好故事!

作者|徐子為(國立東華大學) 照片來源|達人學苑 2013達人學苑活動第三天,特邀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林照真副教授針對「媒體敘事和資訊設計」進行演講。林副教授因緣際會在2007年於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任教,在此之前曾於台視、中時與天下雜誌等不同類型的媒體任職,記者生涯長達二十餘年,她認為,記者應多進行調查性報導,藉此體現記者的價值,並大力批判置入性行銷和收視率新聞學對於新聞業所帶來的危害。 她建議大家,若欲呈現真實故事,可加入他人的討論、論辯或證據,使其在面對質疑時更具有可信度,此外她也提醒,獨白並非好的方式呈現方式,應減少使用。在新聞寫作上,應訓練找到重點及組織能力,敘述故事要能找到適當的切入點,時間軸也要特別注意,事件的歷史只是背景而不是開頭,寫作時應由近到遠,而結構方面則由內容而定。

0

【2013達人學苑】國立清大物理系林秀豪教授,暢談「給個好短講」征服全場

作者|徐子為(國立東華大學) 照片來源|達人學苑 這次達人學苑暑期研習營的特色,希望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除了學生學習外,也派給講者挑戰,講者們需要在15+5分鐘內,講述精華,帶給聽眾最豐富的收獲。活動第二天邀請六位專家針對不同議題進行短講,專家們對於得於短時間內傳達概念紛紛表示有點緊張與不適應,因此主辦單位達人學苑特地邀請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林秀豪,暢談「如何給個好的短講」,達人學苑認為,新的學習模式除了學生在學習上的改變外,教學模式的轉變也是一大亮點,整場演講笑聲、掌聲不斷,可見收穫甚豐。 在事前準備方面,應先對於短講聽眾的背景有所認識,藉此抓對方向準備短講,最好能夠讓聽眾在短講結束後保持「餘韻」,透過轉(譯)化過的訊息,帶著可被理解的訊息回去思考。

0

【2013達人學苑】專家短講:期盼年青達人聚焦議題,注入社會關懷

作者|張哲豪(國立東華大學) 照片來源|達人學苑 2013達人學苑暑期研習營的第一場專家講座,分別邀請台灣當代作家黃春明、明碁電通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安佐,以及台達文教基金會副執行長張揚乾,進行專家短講,每位講者僅能以15+5分鐘,分別針對高齡化、環境生態永續的等相關議題提出個人經驗與見解,使讓學員能夠針對「全球在地化」相關議題的不同面向提升社會知覺,並經由合作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 東華大學副校長鄭嘉良教授指出,過去習慣用傳統思維來解決問題,本次達人學苑讓講者用15+5分鐘進行短講,留下更多的時間,讓學員進行思想整合及實踐,目的就是要讓學員與講者學習用新的思維,來面對現今社會所存在多元且複雜的問題。

0

【2013達人學苑】精彩回顧報導連載

作者|林函潔(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影片製作|謝冠鼎(逢甲大學通訊工程學系) 2013達人學苑圓滿落幕,所有學員都滿載而歸,今年主題為「全球在地化」,強調永續、創意、跨界力,為了讓來參與的百餘位學員和嘉賓滿載而歸,達人學苑以國際IDEO的「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這次作為小組活動的主軸,來自四面八方不同科系的學員們,分成小組共同合作;並且特別商請國立東華大學企管系褚志鵬教授與藝術創意產業學系邱淑宜助理教授聚焦於三大議題:海洋、高齡、農業,共同規劃設計五天充實的行程:一系列專家短講做導航、戶外參訪做田野調查、與達人互動、跨科際實作分享及專家回饋,並在最後一天將成果用創意做呈現,提出解決方案及意見。邱淑宜老師在說明「設計思考」時,提示了:要用以人為本的同理心、合作學習、樂觀面對和勇於嘗試的態度,來面對接下來的挑戰。褚志鵬教授則特別期許學員們要以「你是一個有解決問題能力的設計師」心態來設計思考,期許學員們能跳出既有框架去思考,並把收穫帶回生活省思和力行。

0

Day5 環境、海洋、高齡三大主題小組成果創意呈現,學員們拿出達人精神力拚

作者|林函潔(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來到達人學苑的第五天,就是學員成果驗收時,從學員們蒐集資料、討論及參訪,並在coach和mentor的引導下,透過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先發散再聚焦,提出觀點和解決方案就在今天呈現;在經過演講、參訪、小組討論後,來自四面八方的同學,會激盪出怎樣的火花呢?來看看學員們連日來的成果和精彩分享! 環境一以影片紀錄了一位迦納納部落外來女婿春哥的在地聲音,提到了他如何試圖在當地適用新的綠色農法,創造機會;環境二以生動簡明的話劇,告訴大家綠色農法和傳統農法的不同及利弊;環境三則是提出凝部落意識,讓迦納納部落回歸自然,以推廣自然農法,讓青年回流,重塑原鄉認同;環境四則是說了一個製糖村村長的故事,談到傳統製糖業的沒落,希望透過社區重新營造,重現大片蔗田回到 「綠野香坡」的榮景。 海洋一提出讓人們輕鬆出門,平安回家,一個全新的藍色隧道的想法,發想自海洋深層抽水管和珍珠奶茶的「海中膠囊列車」;海洋二則希望選拔出兼具勇氣、熱情、好奇的「海洋大使」,來讓人們多了解海洋的美,更拉近人和海的距離;高齡一提出的觀點是,高齡並不一定都是處於不快樂、負面的形象中,希望在不改變的前提下,用現有既有資源,讓高齡者更快樂;高齡二則以具體的建築空間規畫,提2025幸福共居的理想社區型式,讓幼有所養,老有所依;高齡三則是在志工的協助下,運用原創設計及創意,讓高齡者能有自己的故事和做自己的事;高齡四則是規劃「北林學院」的藍圖,協助牛根草社區發展促進會統整當地、門諾醫院以及東華大學相關資源,讓北林社區的高齡者經由教與學的活動,達到傳承、排解孤獨、維護生活品質的目標。

0

Day3& Day4戶外參訪田野調查,達人互動專家短講

作者|林函潔(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2013「全球在地化」達人學苑暑期研習營,第三天的行程,就是走到戶外深入現場的田野調查,學員們對此都充滿期待,也將掀起活動的高潮。依著三大主題分參訪路線:路線一是「海洋生態與永續」將坐上船前往清水斷崖、賞鯨豚,一探花蓮豐富的海洋資源;路線二「銀髮智活與慢城樂活」則前往拜訪門諾醫院和花蓮有名的長壽村「北林社區」;路線三:「農業與跨界力」到加納納部落看農作栽植現況,並到大豐大富社區看蔗田,看在地培力與小農行銷,讓學員們身歷其境,親身感受! 小編跟著「海洋路線」的學員們,由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的廖鴻基帶隊,坐上船乘風破浪,一出海,便感受到昨日短講中,廖老師提到的海洋視野和海洋格局的遼闊,花蓮港擁有天生優良的地勢和位置,加上有黑潮通過帶來豐富的資源,雖然昨天下午稍晚發布海上颱風警報,但幸運的學員們在船長和廖老師的引航下,看到了四批海豚:優雅慢游的花紋海豚,以及在回程調皮的熱帶點斑原海豚,大家都興奮極了,還前進到清水斷崖欣賞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壯麗,在路途中,廖老師除了介紹美景外,不忘提醒學員,與大自然共處常保尊重的重要,也談到有些現行制度及法令其實是不符時宜的,亡羊補牢猶未晚,應要更積極地有所作為,資源有限,海洋資源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