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電子文庫|氣候難民專題

0

【電子文庫│氣候難民專題】人物專訪:TWYCC理事長張良伊:鼓勵跨科際研究、獨立思考與國際思維培養(下)

特約編輯、撰文|蔡宗翰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機電所碩士班/世界公民文化協會甘比亞旅行家) 編:UNFCCC是如何看待氣候難民以及國際間態度如何?在氣候正義意涵中的調適與衡平應該如何解釋呢? 張:這可以分成三大點,氣候難民議題在COP19引起很大的討論,因為有菲律賓的海燕颱風災難,而極端氣候造成的損失(Loss and Damage)與賠償的部分建立了一個流程叫做華沙機制,探討氣候難民在國際之間如何更快的得到協助,無論是物資、金錢或長期規劃。我們並不滿意這個機制,但至少有一個小小的往前進。 編:是剛好有海燕颱風才談到氣候難民?還是說原本就有這個議題?

0

【電子文庫|氣候難民專題】人物專訪:TWYCC理事長張良伊: 鼓勵跨科際研究、獨立思考與國際思維培養(上)

特約編輯、撰文|蔡宗翰(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機電所碩士班/世界公民文化協會甘比亞旅行家) 簡介 張良伊理事長為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共同創辦人,已連續多年參與氣候變遷大會,於COP19(2013)以「非官方青年聯繫人」角色參與其中,並於2013上半年執行「2041青年出極」(2041 Antarctica Expedition)計畫前往南極,回台後的演講過程啟發許多台灣青年關心氣候議題。

1

【電子文庫|氣候難民專題】石油時代的終結,我們準備好了嗎?

撰文作者|李芝融 (國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院學士班/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執行長) 特約編輯|蔡宗翰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機電所碩士班/世界公民文化協會甘比亞旅行家) 十八世紀起,詹姆士.楊發明提鍊石油技術後,石油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引擎,各大經濟體一一起飛。漸漸的,石油巨頭除了掌控全世界主要的財富,甚至滲透政治權力。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曾說:「掌握了石油,你就掌握了國家。」但是黑金帶給人們的富裕繁榮像是包著糖衣的毒藥,兩百多年來深深的毒癮可以大致區分為兩大後果。

0

【電子文庫|氣候難民專題】不為人知的COP19大會內外故事

撰文作者|張良伊(350.org東北亞協調委員/台灣青年氣候聯盟理事長) 特約編輯|蔡宗翰(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機電所碩士班/世界公民文化協會甘比亞旅行家) 引言 台灣青年氣候聯盟已連續六年參與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締約國大會,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簡稱UNFCCC,是一項於1994年3月21日生效的國際公約。該公約自1992年5月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通過後,同年6月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期間開放簽署,此會議代表為各國政府首腦。締約國自1995年起每年召開締約方會議(Conferences of the Parties,COP)以評估應對氣候變化的進展。

0

【電子文庫|氣候難民專題】「公平貿易」如何協助小農對抗氣候變遷?

撰文作者|陳佳雯 (技嘉科技可持續發展工程師/台灣公平貿易協會講師培訓結業) 責任編輯|蔡宗翰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機電所碩士班/世界公民文化協會甘比亞旅行家) 引言 氣候變遷已然是日常生活中,大家不再陌生的詞彙,常在新聞媒體的播報中聽聞各地極端氣候的案例,從亞太地區的颱風強度增強、次數變多,到歐美百年暴風雪與乾旱,氣候變遷的影響在全球各地皆無法倖免於難。然而,若追溯成因,並把不同區域的社會與經濟因素納入考量,便會知道氣候變遷這件事其實並不公平。「公平貿易」模式多年來協助低度開發國家小農,在全球各地許多人的努力之下,有愈來愈多人慢慢認識此議題並付諸行動,這股逐漸匯聚的力量是否得以平衡早已傾斜的天秤呢?

0

【電子文庫|氣候難民專題】我們如何定義世界:「黑或白,還是灰色?」

撰文作者|洪韻婷 (臺灣師範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COP19台灣青年氣候聯盟代表) 特約編輯|蔡宗翰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機電所碩士班/世界公民文化協會甘比亞旅行家) 你怎麼定義這個世界? 「沒有黑與白,而是全然的灰色。(There is no black or white, only extreme grey.)」這句經典台詞來自電影「瞞天大騙局」,道盡了我對世界運作的觀感。筆者於2013年十一月參加位在波蘭華沙舉辦的第十九屆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締約國大會(以下簡稱COP19)。對筆者而言,這是一趟重塑價值觀與崩解信仰的旅程。故事,要從一位瑞典青年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