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文庫禽流感專題】禽流感對社會經濟衝擊
撰文作者|謝佳穎(天官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臺大海洋研究所碩士) 特約編輯|李銘杰(臺大職衛所博研生/政大法科所碩研生) 閱讀禽流感相關文章後,讀者可以了解到高病原性禽流感好發頻率日益增加,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在2006年所發佈的《開發中國家之疾病控制優先項目》[1] 提出公共衛生政策之四大核心挑戰,其一為新興傳染病大流行,尤因隨著全球化經貿活動更使各國休戚與共。我們可以想像一座座城市被攻陷,待自然與社會體系在糾扯中磨合後,又衍化出另一波未知的挑戰。 據統計,禽流感疫情爆發時,以發展中國家遭受經濟影響最鉅,正由於人口密度較高和貧困因素加劇影響之故 [2]。發生於2002~2003年的SARS在長達九個月的疫情中,全球死亡人數高達774人,台灣也有37人死亡 [3];「唯一必須恐懼的,乃是恐懼本身」,生命損失外,SARS所造成的恐懼曾衝擊台灣經濟600億元之譜。台灣地處東南亞與東北亞之樞紐,與禽流感疫情爆發國往來密切,又為候鳥每年固定遷徙地,且因亞熱帶氣候使得鳥類的多樣性更高,因此台灣為禽流感好發之高危險地帶,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動物流行病不僅鏈接到農業生產方式中,家禽業的集約化和家禽產品在全球化貿易下更加速疫情傳播 [4, 5]。 禽流感疫情對於各國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成長影響結果模擬如表一 [6]。 禽流感在短期經濟衝擊面而言,疫情陰影造成我國家禽業產量將大幅減少,且短期內家禽生產受到禽流感威脅,故今年初我國家禽業即有減少入雛及降低飼養密度的共識,以因應3至5月間疫病好發季節及消費淡季 (農業統計年報,2013)。禽流感在長期經濟衝擊面而言,對一級、三級產業影響尤鉅(農林漁牧、觀光旅遊、交通運輸、餐飲零售),在疫情衝擊下,除產品出口降低外,亦減少若干原料進口與儲蓄投資信心,進而對勞動力結構造成改變 [6],為維持企業與消費信心,政府在財政貨幣政策上,必須保留彈性空間以適時採取寬鬆貨幣政策作為因應。 表一、禽流感對各國經濟成長率之影響 [6]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