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學苑0.com-精彩實錄!】回應童元方專題演講:人文與科學的對話(長庚大學特聘教授曾華璧)
科博文says:上週起科博文開始為各位介紹【達人學苑0.com-精彩實錄!】專題,特別是童元方教授的主題演講「科學的語言、人文的語言、生活的語言」,除了成功大學生理所湯銘哲教授的回響外,長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曾華璧老師,亦從歷史學家的角度,談論人文學科和理工學科的對話關係,以回應童元方老師的專題演講。 回應人:曾華璧/前交大特聘教授,現任長庚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特聘教授(右下圖) 前言:從大家都說「我和童元方很熟」開場 感謝柯華葳老師(計畫共同主持人)的邀請,讓我有機會來回應我老朋友的專題演講。柯老師打電話時說,大家都說和童元方很熟,所以我就從這裡開場。她剛才演講時,稱我曾華璧,那我就也直呼其名了。 我和童元方有幾個共同的生命經驗交集: 1.我和童元方在哈佛燕京圖書館的工讀經驗:我們首遇於Lexington中文學校,我當時對她的豐富語言詞彙,感到驚豔。我因為已經在燕京圖書館打工,後來有一個機會,我就推薦童元方到哈燕圖書館,一起工作。 2.我們是同一年進入哈佛大學:當年開學不久,吳文津館長就去問中文部主任說:「那兩位小女生去哪裡了?」我有一年和我先生去香港訪問,找了機會和童元方與陳之藩先生晚餐,陳先生終於見到了另外的那位小女生─當然那兩位小女生,現在都已經不小了。 3.我們和「愛因斯坦」的關係:「共有」經驗再加一樁,2005年我在交大,承辦一整個年度的「愛因斯坦在交大」的活動,不同的是,童元方是進行實際的研究,而我只是籌劃活動和一門課程。那一年我也因此認識好幾位在場的科學家,如高涌泉老師、王道還老師等。後來這門課程成為交大的完全網路課程,高老師每次都不遠千里到交大參加面授,成為這門課程最重要的支持者,讓我感到科學人在推動科普教育時的熱誠,讓我內心感佩。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