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國高中的台灣地理地質教育
【全文曾原載於《自由廣場》,《碧水學社》網站提供,作者/林清富】 近幾乎每次颱風或豪雨,就造成嚴重的災害。許多批評者認為不管藍綠政客,都愛做秀,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 事實上,我們也難以期待這些人真能面對颱風豪雨可能造成的問題,原因是這批執政的人,不管國民黨或民進黨,在過去受教育期間,幾乎沒有學到多少台灣的地理,因為整個國中和高中的地理課,台灣只佔不到十分之一的內容。 筆者是五年級生,國中和高中,幾個學期的地理課本,台灣只有一個學期中的三課。念完地理,到台北會迷路,到高雄更是不知東南西北,若不是當兵時被分配到南中北不同基地,對台灣地理可說毫無所知。 前不久,立委為了台灣地圖直立橫躺,對教育部長大發雷霆,還扯上去中國化或去本土化的論戰。其實中國化或本土化不是重點,真正應該警惕的是,國人普遍缺乏該有的台灣地理知識。 我們不知道台灣有多少斷層,分佈在何處,不知道台灣各地發生五級以上地震的歷史紀錄。不知道歷年颱風的路徑,對台灣損害的狀況,造成損害的因素是強風、豪雨或其他。 不知道各溪流的源頭,它們經過那些縣市,在各分段有多少落差,水量在各季節的分佈。各河流的歷年流量,源頭的歷年降雨量,河道的變遷,河道的寬度變化,各時期的河流整治狀況,整治方法,不同整治方法的效果等等。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