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ged: 碧水學社

1

加強國高中的台灣地理地質教育

【全文曾原載於《自由廣場》,《碧水學社》網站提供,作者/林清富】 近幾乎每次颱風或豪雨,就造成嚴重的災害。許多批評者認為不管藍綠政客,都愛做秀,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 事實上,我們也難以期待這些人真能面對颱風豪雨可能造成的問題,原因是這批執政的人,不管國民黨或民進黨,在過去受教育期間,幾乎沒有學到多少台灣的地理,因為整個國中和高中的地理課,台灣只佔不到十分之一的內容。 筆者是五年級生,國中和高中,幾個學期的地理課本,台灣只有一個學期中的三課。念完地理,到台北會迷路,到高雄更是不知東南西北,若不是當兵時被分配到南中北不同基地,對台灣地理可說毫無所知。 前不久,立委為了台灣地圖直立橫躺,對教育部長大發雷霆,還扯上去中國化或去本土化的論戰。其實中國化或本土化不是重點,真正應該警惕的是,國人普遍缺乏該有的台灣地理知識。 我們不知道台灣有多少斷層,分佈在何處,不知道台灣各地發生五級以上地震的歷史紀錄。不知道歷年颱風的路徑,對台灣損害的狀況,造成損害的因素是強風、豪雨或其他。 不知道各溪流的源頭,它們經過那些縣市,在各分段有多少落差,水量在各季節的分佈。各河流的歷年流量,源頭的歷年降雨量,河道的變遷,河道的寬度變化,各時期的河流整治狀況,整治方法,不同整治方法的效果等等。

0

太陽能是我們的未來

【全文曾原載於《中國時報》,《碧水學社》網站提供,作者/林清富】 近年來油價飆升,引起大家對替代能源的重視,但台灣卻甚少討論能源政策。我想全國民眾需要更多的資訊,才能判斷台灣應該採取那種能源政策,以取得最佳效益,並讓損害減至最低。 所有替代能源可以分為兩大類,由太陽來的和非由太陽來的能源。風力、潮汐、水力、生質能和太陽能電池等都是由太陽而來,只是前四者是間接由太陽能而來,而後者是直接由陽光產生電。非由太陽來的能源有兩大項,地熱和核能;地熱能供應的發電量極有限,因此過去大多以開發核能為主。在美國三哩島及蘇聯車諾比核災後到日本福島核災前,二十多年間沒有核能事故,因此逐漸贏得大家對核能安全的信賴。但九級大地震兼海嘯對日本核電廠的損害,世人不得不開始擔心核能安全。 核能不安全,替代能源又勢在必行,從太陽而來的能源應該是最為可靠。因為太陽能沒有汙染,而且台灣地處熱帶到亞熱帶,陽光充足,我們沒有道理放棄上帝或上天賜給台灣這麼好的禮物。 但是發展太陽能發電的問題在那裡?最主要的是成本。目前石油發電的成本約為每瓦五角美金,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每瓦二元美金以上。攤開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架構,不計入材料、設備、製作封裝等成本,單單土地和安裝成本約為每平方公尺五十元美金,此成本不太受太陽能電池種類和技術影響。太陽光強度約為每平方公尺一千瓦,若太陽能發電的效率是十%,則單單土地和安裝成本就達每瓦五角美金,再加上太陽能面板的成本,總成本一定超過每瓦五角美金。所以太陽能發電的效率必須超過十%,才有可能低於石油發電的成本。

1

日本核災 台灣警訊

【全文原載於2012.03.17.《中國時報》,《碧水學社》網站提供,作者/楊信男】 日本遭逢芮氏九的強震與隨之引發的大海嘯,造成生命財產巨大的損失;不僅如此,強震與海嘯更癱瘓了福島的核電廠,輻射外洩所引發的汙染問題動搖了大家的信心,日本與鄰國皆人心惶惶。日本至今仍對福島核電廠束手無策,而全球也都屏息注視著失控核電廠的後續發展。 日本是一個地震、海嘯與颱風頻繁的國家,擁有最先進的工業技術與防災系統,但面對此次空前的天災卻也顯得無力。幸好日本國民遭遇此大災難仍能發揮高度的互助精神,有禮守秩序,除了贏得全世界的敬佩外,也讓他們的生命損失降到最低。此外,世界各國政府迅速伸出援手,包括台灣在內的許多民眾也都熱心解囊捐助,真是「天地無情,人間有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