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1979–與毒搏鬥的油症患者

三十年前,發生於台灣中部的多氯聯苯中毒事件震驚全台,並造成兩千多位民眾身心嚴重受創。如今,這些默默隱身人海的油症患者,不僅屢遭漠視,更漸漸被遺忘……

原載於【人籟論辯月刊】2010.02.01

撰文│陳昭如

台中惠明盲校老照片

1979年,臺灣爆發環境公害史上的悲劇「多氯聯苯油症事件」。米糠油製作過程因管線破裂,多氯聯苯流出汙染食用油,當時台中惠明盲校使用米糠油烹煮食物,造成全體師生腦部、皮膚及內臟等疾病。甚至影響了孕育的下一代。

2008年秋日的一個傍晚,金黃色的陽光自天邊灌瀉而下,溫暖中帶著些許涼意。置身在這片色澤之中的鹿港文武廟前,突然出現了一群外地人,乒乒乓乓地忙著在廟前廣場架布幕,擺音響,排座位,準備播放一部名為《油症──與毒共存》的紀錄片──這是台灣第一部追蹤1979年轟動全台的油症(多氯聯苯)事件的影片。

在微暗的暮光中,林俊榮(註1)帶著家人悄悄地來到現場。他們也是當年事件的受害者。再次來到文武廟,林家人的心情毋寧是複雜的。因為這裡曾是中部油症病患的巡迴醫療站之一,住在福興鄉的林家人,來過這兒接受檢測與治療。

大約二十年前,文武廟廟方以「古剎奉祀關帝暨孔子以及十大聖人偉大神像,莊嚴肅靜,竟然隨便當醫務站,堪稱漠視聖地,尚且患者臉貌醜陋礙眼,妨害來賓觀瞻」為由,希望政府能將醫療站遷往他處。後來因前來求診的病人太少,醫療站便宣布停診了。

對於油症及昔日文武廟曾是油症醫療站的歷史,在廟裡進進出出的人並沒有什麼印象,多半是一問三不知。這也難怪,此事發生的三十年前,有些人恐怕還沒出生呢!就算他們的父母經歷過那段不堪回首的過往,如今大概也沒有人願意再提起了。

對漠視早習以為常

多年來,林家對於家裡有人中毒的事,幾乎絕口不提。一方面是覺得丟臉,一方面是因為不知道自己體內仍留有多氯聯苯。

直到《油症──與毒共存》導演蔡崇隆循線到福興鄉進行採訪,引起長女林婉瑜的好奇,開始收集相關資料,這個憨厚的鄉下家庭才赫然驚覺,原來三十年前吃進肚子的毒素,至今非但沒有消失,而且還會傳給下一代!如此一來,這些年來發生在他們身上大大小小的病症,包括原因不明的強烈頭痛、肌肉萎縮無力、腎衰竭、暈眩與癌症……似乎都有了答案!

鹿港文武廟前放映紀錄片

鹿港文武廟前放映紀錄片,螢幕就搭在發財車上。

入夜之後,廟前廣場變得一片寂靜,前來觀賞片子的觀眾屈指可數,顯得有些冷清。

對於民眾冷淡的反應,林家並不感到意外,因為多年來政府部門的推拖、社會輿論的漠視,他們早習以為常了。只是隨著影片中其他受害者幽幽地訴說著過往,他們的心亦不覺隨之起伏震盪。剎時間,星光彷彿消退,他們的思緒也被帶回那段不願回首,也不忍回憶的歲月……

明顯疏失重蹈覆轍

發生於1979年的油症事件,距今已整整三十年了。這起台灣環境公害史上最嚴重的事件,是因為彰化油脂公司在製造米糠油的過程中,使用毒性極強的多氯聯苯作為熱媒。後因管線破裂,讓多氯聯苯滲入油裡面,造成全台灣至少兩千人中毒,其中以台中、彰化、苗栗等地最為嚴重。當時受害者全身長滿一粒粒化膿氯痤瘡的恐怖模樣,震驚了整個社會。

日本油症事件

1968年日本九州發生多氯聯苯毒油事件。受害者約13000人。隔年對工廠及製造商提告,申請損害賠償,之後政府及北九州市也被列為提告對象。1987年才與廠商和解,撤銷對政府的訴訟。

說起來,這起不幸的意外應該是可以避免的。日本在1968年,便發生過同樣的公害(註2),為什麼11年後的台灣仍會重蹈覆轍?許多國家早已明令禁止多氯聯苯的生產與輸入,為什麼台灣卻遲遲沒有相關法令?公部門如此明顯的疏失,為什麼監察院的調查結果,竟是「各級衛生單位並無行政責任」?

其實答案再簡單也不過了。那就是:政府在事前沒有盡到把關義務,事後也不想扛起任何責任。

自願登記契機流逝

事發之後頭幾年,政府陸續在各縣市衛生局增設食品衛生科,專責管理相關問題,首次將多氯聯苯列為檢驗項目。同時,政府也在1981年公布實施「國家賠償法」,保障人民因行政人員疏失所造成的損失。爾後民間更主動成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為弱勢的消費者爭取應有的權益。

只是這些救助性的舉措,對於業已中毒的油症患者來說,並無濟於事──因為多氯聯苯中毒造成的油症,完全無藥可醫!

公部門面對此事的態度,始終都很被動,很消極。而且從一開始,油症患者名單的建立,就是個笑話。

原來,那時政府採取一種叫「自願登記」的制度,讓油症患者自行決定是否向衛生單位報到,成為登記有案的患者。也就是說,如果有患者自覺沒有中毒,或是不想承認自己中毒,政府就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尊重」當事人的決定。

正因如此,林俊榮一大家子明明都吃了有毒的米糠油,卻只有三人是官方認可的油症患者。而當年身上沒有出現氯痤瘡、自以為逃過一劫的林婉瑜,也就成了「漏網之魚」(註3)。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如此古怪的「自願登記制」,不知流失了多少拯救人命的機會!

醫療照護嚴重不足

此外,醫療照護措施的嚴重不足,也是個問題。八○年代初,衛生署曾擬定「多氯聯苯中毒病患治療原則」,指定省立台中、彰化醫院等醫療機構,提供油症患者免費醫療,並委託中國醫藥學院進行中西合併診治,同時還在鹿港等地設置了免費醫療站。只是隨著求診人數日漸減少、預算不足、療效有限等因素,這些免費的服務到了2000年以後,全沒了(註4)。

油症卡

政府發放給油症患者「油卡」,可以免健保門診部分費用。由於油症事件距今久遠,多數人早已淡忘,許多中、小診所也不清楚油卡的來歷,導致油症患者就醫還必須多做解釋。

再者,也就是最為人詬病的「油症卡」的問題。早些年,油症患者只要持官方核發的證明文件,也就是油症卡,便可至省立醫院、彰化基督教醫院等醫療機構,接受免費醫療。可是多數醫護人員根本不知道什麼是油症卡(甚至還有人誤以為它是中油的加油卡),拒收的情形時有所聞。而這些醫護人員對病患有意無意的歧視,更是讓油症患者有如受到二度傷害。

「拿那張卡去看病,真的是一點尊嚴都沒有!」幾年前才從私立惠明學校退休、也是油症患者的廖脫如老師忿忿不平地說。當年專門收容視覺障礙學生的惠明學校,師生共有一百多人中毒,至今多數都像她一樣,仍為各種病痛所苦:「每次護士看到那張卡,就露出異樣的眼光,懷疑我根本就沒有中毒,只是為了貪小便宜看免費的病。有一次我去醫院,他們說沒有在收這種卡。我說,可是我去某某醫院,人家就有收啊,結果你知道他跟我說什麼嗎?他說,那你不會去某某醫院就看好了,幹嘛來我們這邊?」

醫師態度二度傷害

自從知道罹患油症以後,廖脫如早就對「這輩子不可能真正痊癒」有了心理準備。然而醫生冷酷無情的態度,還是讓她想起來就有氣:

氯痤瘡「我們有個老師中毒以後,跟我一樣甲狀腺長瘤,所以我去看病的時候,都會跟醫生說我有多氯聯苯。沒想到醫生竟然回我說:『又不是只有你們這種人甲狀腺才會長瘤!』」

惠明校友呂文達與廖脫如一樣,也有著類似不愉快的就診經驗。年過四十的他,如今臉上仍布滿了氯痤瘡的疤痕。他說自從中毒以後,腸胃、骨頭、牙齒都變得很糟,皮膚不時還會長出化膿的氯痤瘡。過去他每次去看病,總會提醒醫師自己是油症患者。然而醫生對此無動於衷、或相應不理的態度,讓他覺得自己對醫師的提醒簡直是自討沒趣。

「說了又怎麼樣?反正他們還是當作一般的病在醫,也沒有再多問什麼啊。」幾年前,呂文達背部長出一個大膿胞,還是他自掏腰包開刀治好的。「那個卡只是讓你看病少付點錢,開刀住院什麼的,還是要自己出啊!」呂文達有點無奈地說。所以後來政府核發新卡,他根本就沒去領。

另眼相待令人不適

國內外各種醫學研究報告已經證實,多氯聯苯中毒者除了皮膚上明顯可見的氯痤瘡之外,還可能導致患者罹患肝臟、腎臟、心臟、胃腸疾病,以及自律神經失調、半規管不平衡、神經痛、坐骨神經痛、膝關節疼痛、多發性風濕性關節炎、子宮內膜症、子宮癌、乳癌、子宮頸癌等不下數十種病症。但因醫師不易判斷患者得到這些病症究竟是源自於多氯聯苯中毒,或是個人性疾病,因此不論油症患者罹患什麼病,都得不到政府的醫療補助。

油症患者的自尊心並沒有比別人強,只是不希望被另眼看待。然而任何被視為神祕、令人害怕的病,常常都會被污名化。全世界罕見的油症,自然也不例外。

漸漸地,油症患者會發現自己不只被醫護人員嫌棄,也莫明其妙地被親友、同事排斥,彷彿他們得到的是什麼「不名譽」的傳染病。於是,他們開始刻意隱藏自己的身分,從不輕易向人吐露此事,也不願接受免費醫療。因此,即使政府每年都會擬定治療及追蹤計畫,願意接受訪視的人卻越來越少,失聯的油症患者也越來越多。原因何在?官方說法是這樣的:

「基層人員前往訪視時,必然面臨之問題,不外:1.絕大多數之患者因須負擔家計,白天上班,致衛生局(所)人員前往訪視時,無法晤面,更無從給予適時之照顧;2.由於部分患者不願曝光,刻意隱瞞,對方前往訪視之人員,採拒絕合作態度,期使訪視人員知難而退,打消訪視念頭;3.拒絕訪視;4.住址不明,無法連繫;5.由於外表皮膚症狀已獲改善及自認身體狀況並無不適,婉拒訪視。」(註5)

持續追蹤確有必要

因為油症患者「不願意」、「拒絕合作」,導致後續醫療及追蹤很難進行,或許是事實。但衛生單位何不進一步追問,為什麼他們會「不願意」和「拒絕合作」?

如果油症患者不願曝光,訪視可否更低調進行,以保護他們的隱私?如果他們自認身體很好,難道衛生單位不該告訴他們「多氯聯苯遺毒可能會在人體內殘留幾十年,因此持續的追蹤治療絕對有其必要」?

很顯然,政府並沒有這麼做,而且主管機關從最早的省衛生處、疾病管制局、到現在的國民健康局,一直都是如此。還有官員公開表示:「多氯聯苯中毒的人,已經都好得差不多了」、「以衛生單位處理這個事件的情形來看,實在看不出還能做什麼事」(註6)。

其實,油症患者不是「好得差不多了」,而是被人遺忘了。

衷心期盼悲劇不再

社團法人台灣油症受害者支持協會

2009年10成立社團法人台灣油症受害者支持協會

這些年來,像林俊榮、廖脫如、呂文達這樣與毒搏鬥,而不斷掙扎、窘困拮挶,乃至精疲力竭的油症患者不在少數。過去他們曾指望廠商賠錢,卻因彰脂負責人事前脫產,就算他們最後打贏了官司,其實也拿不到一毛錢。他們也曾期待國家賠償,卻因國賠法無法溯及既往,至今他們仍不曾從公部門得到任何補償。

如今,他們對過往的種種沒有埋怨,也不想抗爭,只希望各界能重視隱身在社會各個角落不為人知、或不願人知的油症患者,不要再對這些患者投以異樣眼光。畢竟,身為油症患者的他們已經受了太多的苦,不願見到同樣的悲劇再度上演。正如林婉瑜所說的:

「我們並不想追究過去的錯誤,也不想要任何金錢的賠償。只希望政府能提供大家正確的衛教訊息,教導油症患者如何照顧自己,同時提醒大家這種毒素是會傳給下一代的,或許還能避免未來更多不幸的發生。」

她衷心地如此盼望。

油症與毒共存之官方部落格《油症–與毒共存》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surviving

【註釋】

註1. 為保護當事人隱私,林俊榮及林婉瑜均為化名。

註2. 1968年日本北九州Kanemi Storage在製造米糠油時,作為熱媒的多氯聯苯不慎從管線中漏出,造成14000名民眾不幸中毒,稱為「油症事件」。這是人類首次因食用多氯聯苯而中毒的事件。

註3. 目前國健局登記有案的油症患者僅1489人,且第一代油症患者無法再追加登記。所以,若是像婉瑜這樣遲至今日才發現自己中毒的油症患者,已無法獲得政府任何醫療照護優惠。

註4. 從1982年起,油症患者只要持省政府核發的「油症患者就診手冊」,即可至省立醫院接受免費醫療。1992年後,油症患者改至省立醫院及苗栗獅頭山等醫療站接受免費醫療。1995年3月全民健保實施後,油症被認定為慢性疾病而非重大傷病,不再有過去享有的醫療優惠。1997年起,油症患者憑就診手冊,可免除門診部分負擔,但開刀住院仍需自付醫療費。2000年,獅頭山等免費醫療站停診。簡言之,三十年來油症患者的醫療資源越來越少。

註5. 見「省政府85年度油症患者醫療照護工作報告」。

註6. 衛生署長許子秋的公開發言。見1982年2月22日《聯合報》。

【科學小知識1】

多氯聯苯是什麼?

多氯聯苯是一種類似世紀之毒戴奧辛的毒素。它經由嘴巴進入人體後,會透過小腸吸收進入血液,並隨著血液循環到全身各部位。其中有的會沉積在脂肪組織內,有的會經由血液進入肝臟而貯積,有的則會經由膽汁排出體外。不過人體「腸肝循環」的結果,會把已經排到腸子的脂類再吸收回肝臟。如此一來,不僅已進入人體的多氯聯苯無法完全排出體外,還會經由胎盤或哺乳傳給胎兒。

【科學小知識 2】

多氯聯苯vs.多氯呋喃

台灣米糠油中毒事件的元凶,是一種多氯聯苯混合物Arochor1254所引起的。Arochor1254從製造米糠油的熱交換器滲入成品油中,經過反覆加熱後分解,產生了多氯呋喃。多氯呋喃的毒性比多氯聯苯更強,被認為是造成油症患者體內毒性與症狀的主要成分。所以一般說油症患者是「多氯聯苯中毒」,事實上應該說是「多氯聯苯╱多氯呋喃中毒」才對。

【作者簡介】

陳昭如

台大人類學系畢業,曾任職媒體多年,現為自由撰稿人。曾獲林園文學獎、台中縣文學獎、金鐘獎最佳編劇。著有《CALL IN!地下電台》、《歷史迷霧中的族群》、《活在拜物星球》、《福爾摩沙愛情書》等書

You may also like...

1 Response

  1. Adam 說:

    人民多數是健忘的!’尤其對"事不關己"更是如此!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