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天豪 (成功大學電機系副教授)
我開了一門跟網頁設計有關的課,它原本不是跨領域的,但是過程中我從學生身上學到了一件事,讓它後來變成了跨領域的課程,這件事正是文章的標題。一開始就講完了整篇文章唯一的重點,幫助忙碌.尊貴.不凡的您略過這篇文章 (誤)。以下則是我體認到這件事的兩則小故事。
老師,我是來騙學分的
既然開的是網頁設計課程,有些具備專業網頁製作能力的學生來騙騙學分也是很合理的,第一個小故事就是跟這樣的學生聊出來的。這位同學因為網頁設計的技術非常高超,我們就先稱呼他為「高君」好了。當其他同學還在用最原始的技術一行一行刻網頁的時候,他已經具備了先進的「模型檢視控制器」(Model-View-Controller,MVC)概念,並且使用強大的内容管理系统(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CMS)開發網頁。
[註: 以上名詞只是為了讓讀者感受高君的專業,這些技術是實際存在的,只是先進、強大這些形容詞在有經驗的網頁設計師眼中應該會覺得啼笑皆非。]
高君在外面接案已久,我在學期中幫他促成了一個案子,親眼見到他一個人從前端介面到後端資料庫一條龍式的實作能力。在案子快結束的時候,我跟高君開玩笑說這麼好賺,何必繼續念書?他的回答出乎我意料之外,他將來的確是要朝這個方向發展,但是他現在想繼續待在校園,為的是要建立自己的團隊。
高君說要提高價錢,除了技術以外,還必須加入設計。像高君這樣厲害的人一開始當然是想說自己學一下設計,可以賺更多。結果一個三萬元的案子,他只花了一天就寫完程式部分,但是整個案子卻花了整整一個月,因為剩下的29天都在設計介面。高君後來領悟了,不如花一半的錢找個一天就能生出精美介面的人幫忙,這樣從月薪30k變成日薪15k。但是事情不如想像中的美好,高君發現他小看了溝通的成本。因為不同領域,用的是不同語言,他可能得花上好多天的時間溝通,而且自己實作的時間也會增加。整體來講,月薪比30k好一點,但最讓高君難以接受的是,等到下一個案子時,整個過程又要重來一遍。高君的結論是,找個不同領域的夥伴,培養默契,建立革命情感。所以實際上,他來我的課程是在物色對象(無誤)。
[註: 高君好像還沒找到適當的夥伴,換言之,肯閃開讓專業的來,也要有專業的肯來。]
老師,我是被騙來上課的
既然開的是網頁設計課程,有些設計背景學生不小心選到也是很合理的,第二個小故事就是跟這樣的學生聊出來的。
[註: 哪有這麼好的事,選課系統上有開課系所,沒有設計學生會不小心選到電資學院的網頁設計課程。實際上如何在設計學院打廣告,讓我苦思很久,那是另一段故事了。]
這位同學因為私底下的打扮很潮,我們就先稱呼他為「潮君」好了。潮君他們那一組在本課程中的作品名稱叫「虛擬衣櫃」,是一個幫助使用者整理自己所有服飾、配件並自動提供穿搭建議的線上服務,這主題聽起來就潮翻了!這門課的作品主題是由同學互相投票產生的,在第一眼看到這個主題時,我就覺得它一定會被選中。原因很簡單,工程腦 (我自己) 壓根想不出這種創意,甚至不會想用 (很多工程師不怎麼關心自己的穿搭–無誤),但還是會覺得它很潮、很炫。更別說這個創意在一堆工程腦想出來的主題中,顯得耀眼無比。
虛擬衣櫃現在還看得到,網址在http://merry.ee.ncku.edu.tw/wp2011/12/。除了黑色外,整個網站僅由單一顏色構成。這顏色很神奇(對我來說),我甚至講不出來它是什麼顏色!色碼是#49a7c7。在與潮君私下聊天時我就問他這顏色哪來的,他專業的回答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不過深刻的是對不同領域的敬佩,實際內容就…我現在只記得他說這是比較時尚、前衛的顏色,而且如果是針對女性會是另一個顏色,!@#$%^&…。這種潮到出水的交談內容,工程腦真的會自動過濾掉。
不論是作品的創意還是私下聊天的感覺,都讓我覺得潮君的專業是我永遠無法迄及的高度。我立刻聘他成為我們實驗室的設計總監,開始重新設計我們過去的一些作品。我們實驗室現在由四個圈圈構成的標誌,就是出自潮君之手。後來體驗到一個標誌誕生的過程,看過一堆水平、垂直發想的草稿,真的很有意思。雖然只是四個圈圈,但對每個圈圈的顏色、位置、半徑等要求,都是超出我能想像的。
結論
潮君是一位設計系的學生。對他來說,他所有同學的都是這樣工作。他並不會覺得自己有多專業,但他對一個專業的工程團隊就是有這樣的價值。我也是在與潮君合作之後,才發現之前由自己團隊處理一切的作法是多麼可笑。有些事,真的就是要讓專業的來。所以如果要開一門跨領域的課程,與其自己去學其他領域,不如直接找其他領域的老師來教。而這正是這門課在做的事,不過從高君的故事也可以看出這件事的難度。除了遇到對的人之外,還有願不願意花力氣去溝通。想一想,現在還有多少實驗室是從頭到尾自己來的呢?最後,我想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高/潮君的故事。
如果潮君不是放到都是工程同學的環境中,他還會這麼耀眼嗎?跨領域、舒適圈、差異化等等,網路上已經有很多文章闡述類似的概念。但是從高君的故事可以看出,肯/敢到一個不熟悉領域去發光的人,真的很少。這篇文章希望讓更多人敢嘗試跨出去,因為真的很值得。也希望越來越多人願意「閃開,讓專業的來」,讓跨出去的這步變得沒那麼可怕。
[特色圖片來源: http://merry.ee.ncku.edu.tw/wp2011/12/#]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