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科際問題導向課程系列介紹】當代環境與科技問題之挑戰與跨科際問題解決之嘗試課程回顧報導

作者|唐功培(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影音團隊|SHSnet數位平臺

成功大學 環境法、制度與案例研究

影音內容製作:SHSnet數位平臺

成大法律系王毓正教授分享他的環境法課程教學經驗時提到,當學生對於環境議題了解不深入時,常會認為,環境的問題用法律就可以解決了;畢竟,環境問題是伴隨人類社會活動而產生,因此,約束好人類行為應該就能處理環境問題。

但是王老師根據自己學術專業訓練和長期與台灣環保聯盟、台灣環境教育協會、成大醫學院STM中心、看守台灣等環保行動組織合作交流經驗卻發現,在真實世界裡不是那麼一回事。環境問題成因的複雜性和環境問題所牽連的範圍,光理解和分析就需要不同專業背景知識和經驗。

成功大學 環境法、制度與案例研究上課實況,右圖為授課老師:成功大學法律系王毓正教授(照片提供:SHSnet數位平臺)

因此,在王老師的跨科際問題解決導向或研究學習導向專業課程中,選定數個典型的個別環境議題作為課程主要內容。然後在課程中介紹這些議題在國際上,和在台灣當地的「問題現狀」與「解決策略與法制」發展情形。

課程中帶領學生認識的議題有「流浪動物關懷」、「工業開發與農村發展願景」及「核能利用,轉機或危機?」。為了讓學生認識環境問題的複雜性和嚴重性,王老師透過帶學生實地考察、邀請校外專家短講及對談、紀錄片放映及座談、公民審議之方式,引導學生對於相關問題與案例進行觀察、思考與討論得出問題解決方案。

在王老師的課裡,學生不是只有乖乖坐著聽老師講而已,全班被分成六組來作口頭小組報告,來自不同系別的學生自行尋找組員形成小組。每小組自行尋找一個與課程內容主題相關之實際案例來報告,國內外案例不拘。口頭報告內容必須包括「案例事件始末」、「與本課程主題相關性」、「田調或訪談案例相關人士」、「相關之國際或國內法規與法律問題之簡介或提出」、「相關法學或政策探討文獻之簡介」、「問題解決之倡議」六部分。學生依照各自專業領域進行工作分配,藉此過程,學生之間即可獲得多元專業交流與整合的學習機會。

經由王老師的課,學生意識到環境法背後,環境問題的迫切與複雜和其成因及發展的不確定性。這些都是在環境問題相關政策上做價值判斷時必要的認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資料:
成功大學 數位學習平臺: 1011_環境法(1)
成功大學 數位學習平臺: 1011_環境法(2)

【SHS Video 跨科際影音平台】影音專頁介紹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