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張郁笛、童靜瑩(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文稿|童靜瑩、林佳君、楊玲(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影音團隊|陳宇暘、 張意菡
SHS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達人學苑」於5月4日假國立臺灣大學舉辦「大師講座」活動。特別邀請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忠謀分享自身經驗及對當今教育的看法。【跨科際對話平臺】部落格與SHS Profile團隊將當天張忠謀董事長英文演講內容加以整理,並提供影音及中英全文資訊,盼能給予大眾一些深入啟發。
「臺灣半導體之父」張忠謀相當關注臺灣人才及大學教育的發展,認為培育未來領袖人才的關鍵在於是否有良好的博雅大學存在。張忠謀董事長首先指出臺灣社會與教育現場存在三大根本問題。第一,儘管大學畢業生人數增加,但知識份子比例並沒有太多變化,而學歷早已不再等於長期飯票。第二,社會缺乏業界所需的專業技能人才。由於教育與職訓主要投入貿易人才培育,使得人才供給與市場需求存在落差。張董事長最後也鏗鏘有力地指出,臺灣真正的問題是缺乏能蘊育未來領袖人才的博雅大學。
何謂「博雅大學」?為何博雅大學能夠扮演培育領袖人才的關鍵角色呢?張董事長點出博雅大學的三大特色:首先入學標準不以學業成績為單一評價標準,其更重視的是全人的發展與表現。同時,博雅大學重視大學生的住宿環境。他從過去學習經驗表示,良好的合宿環境得以讓學生專心投入校園生活,建立群體關係與團隊合作默契。第三是藉由體育、辯論與文化等等的社團活動來刺激心靈、造就獨立思考的能力。如此的大學環境才能讓學生有全方位的發展,「大學四年」於是能等同「黃金四年」。
演講尾聲,張董事長再次呼應哈佛大學校長訪問稿中提到,對大學培育知識份子的觀點,他說: 「我們應期許畢業生有好奇心、自省能力、獨立思考,並且能夠承擔服務更廣闊世界的大任,以及在未來持續地終身學習。」
【延伸閱讀】
2013大師講座系列報導
SHS Profile系列人物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