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茂昆(國立東華大學校長)
本校承接主辦SHS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達人學苑平臺,除了8月將盛大舉行的「達人學苑」暑假研習外,原就規劃在今年度辦理「大師講座」活動,邀請國內外在跨科際領域上具有相當學識與經歷的學者來臺,分享他們自身的經驗。
由美國國家科學院、美國國家工程學院、美國國家醫學研究所和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組成的「美國國家學術院」(US National Academies),是針對國家與世界面對急迫挑戰時提供專家意見的私人非營利機構。
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U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作為美國國家學術院的實際行政單位,每年度贊助許多會議、研討會、專題討論及其他大大小小會議,吸引來自學術界、政府和民間優秀人才,共同關注和討論下列五大面向的議題:行為、社會科學和教育、地球生命研究、工程與物理科學研究、政策與國際事務以及交通運輸研究。每年有超過6,000位的專家志願投入這許多的委員會,這些研究、討論與辯論的結果,通常會結集出版成論文集,提供予各界作為學習,或政策制定的參考。
本人有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的海外院士,定期會收到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出版的刊物。最近出版的一份「面對未來生活的教育: 在21世紀發展可移轉的知識與技能」的研究報告,相當詳盡的總結了一系列關於如何發展大學與職前訓練、如何建構學生有效學習與高階思維的技能之討論及研究。這些技能包含認知與非認知技巧,包括批判思維、解決問題、團隊合作、有效的溝通、學習動機、持續性以及在學習中學習。創意、創新和倫理同時也是成功的重要要素,可在正式與非正式的學習環境中發展出來。此報告的內容與教育部最近所關注的「高等教育中能力與智慧轉向問題」密切相關。
本校承接主辦SHS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達人學苑平臺,除了8月將盛大舉行的「達人學苑」暑假研習外,原就規劃在今年度辦理「大師講座」活動,邀請國內外在跨科際領域上具有相當學識與經歷的學者來臺,分享他們自身的經驗。因此,利用此一機會,特別情商兩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朋友史丹福大學物理系的Prof. Malcolm Beasley及伊利諾伊香檳分校物理系Swanlund講座教授Prof. Laura Greene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年度院士會議之後來台灣,加上朱經武院士(也是美國科學院院士)與張忠謀董事長(張董事長是美國工程學院院士),並由本人主持, 進行一場以「面對未來生活的教育–高等教育中能力與智慧轉向問題」為主題的對話與討論。
做為此次論壇的主要參考,我們引用了前面提到的美國國家研究理事會最近出版的「面對未來生活的教育: 在21世紀發展可移轉的知識與技能」研究報告。底下摘要說明該研究報告的主要論點。
該報告首先探索關於強化競爭力必須的基本能力,研究報告提出下列三項:
1) 認知能力: 此部份主要涉及推理與記憶能力,與競爭力相關的概念包括: 認知過程和策略、知識與創造力。批判性的思維、訊息的認識、推理和論證以及創新都是屬於這個領域的一部份。
2) 內省能力: 此部份涵蓋個人行為和情感的管理,以求達到追求目標(含學習目標)的能力。智識的開放性、工作熱情及自覺、與正向自我核心評價,是建構此競爭力的主要策略。靈活性、主動性、對多樣性的讚賞和鉅觀認知,也能強化競爭能力。
3) 建立人際關係的能力: 牽涉的觀念包含表達及對他人訊息的詮釋和回應。培養團體合作及領導能力,溝通、合作、責任與化解衝突的能力是強化競爭力的主要步驟。
進一步的研究顯示認知能力、內省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可以經由教導與學習轉向的方式習得。這其中最重要的概念是「深度學習」與轉換。「深度學習」是指一個人有能力將所學轉換並應用到新脈絡的過程。深度學習經常與他人的共同學習與團體互動有關。經由這樣的過程,個體可將特定知識領域發展成專業知識。深度學習的重要產出是知識轉換,知道如何及何時運用專業知識回答與解決問題,深度學習提供給個體將所學的知識轉換用以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研究報告也提供了下列養成深度學習的方法,這些學習方法如下:
1) 鼓勵學生闡述、質疑與解釋。例如:當學生閱讀一段歷史資料的同時促使學生思考作者的用意並解釋特定的資訊和爭論點。
2) 邀請學習者參與具有挑戰性的任務,支持他們,同時給與指導、回饋並鼓勵反思自身的學習過程和理解狀況。
3) 利用成功的例子和個案,如同建立範本般地指導學生步驟式地解決問題。
4) 連結學生個人生活與興趣來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將學生納入集體解決問題、讓學生專注於正在發展中的知識與技能勝過於分數和成績。
報告的結論指出,我們必須投資時間與資源發展一套細發展深度學習的方法。對於可轉換的二十一世紀競爭力而言,這是一個必要的過程,同時國家應該支持研究,來發展二十一世紀競爭力的評量,尤其是針對人際與個人競爭力之間制定有效、可靠而且公平的評量方式。
此次達人學苑大師講座,主講的四位大師,針對學習熱情與大學生需要具備的能力,以對談的方式分享了自身不同的人生經驗。底下概要的紀錄對談的主要內容:
1. 大學生必須在求學過程中培養出自己的興趣:
有多少人未來想成為領導人?當張忠謀先生提出這個問題時,不少同學紛紛的舉起了手。張忠謀先生認為一位優秀的領導人,除了本身的能力之外,一定對所做的事情是有熱情的。現在的他仍然每天都工作也不覺得累,就是因為他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有非常大的熱情。
Laura Greene教授也鼓勵大家,要勇於嘗試去走自己的路。朱經武校長認為「找一個自己有興趣的事情,比這個興趣能不能養活自己還重要」。Malcolm Beasley教授更提到「跟隨你的興趣,做你喜歡做的事情」。大家都同意大學四年的學習過程當中,最重要的就是找到屬於自己的興趣。透過本次大師講座與專家學者對話交流,在面對21世紀的跨界問題上,我們應具備自我描述的能力,要能夠清楚的與人溝通,才能有效的達到對話相長的目的,藉此共同解決生活上所面臨的問題。
2. 培養溝通能力是跨領域學習的重要核心
「只有單一的專業已經過時了,現今我們需要跨領域的學習」Laura Greene教授表示,在不同領域的學習過程當中,對於自身觀念的表達以及他人訊息的回應,最重要的核心就是溝通,而在大學內,訓練溝通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參加社團。張忠謀先生則是以曾經在哈佛大學就讀的經驗,建議大學生都能夠住校。透過住校的經歷,可以認識不同專業領域的人和學習與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學溝通。並鼓勵在座的大學生,養成好奇心並且保持終身學習與自省的能力。Malcolm Beasley 教授以他個人一生的經歷,說明學習最重要的是能透過深入探究、理解、並用自己的語言來詮釋所學的事務,並以他的夫人是位藝術家來強調個人具有跨領域能力的重要性。
此次達人學苑主辦的大師講座活動,主要目的是要讓學生們認知大學教育的精髓,透過四位大師的現身說法,相信成功的告訴了所有來賓,大學學習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是要培養出自己的專業能力,並對它產生熱情,進而以這項專業為基礎,發展跨領域的第二專長。同時經由參與社團活動的經驗,淬練出正確的立身處世態度與良好的溝通能力,做好一切萬全準備,以面對社會快速的變化及挑戰。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