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達人學苑】第五天日誌 SHS團隊分享、小組間腦力激盪 成果讓人讚嘆

記者|賴逸軒(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花蓮報導

達人學苑活動第五天一早由SHS計畫主持人陳竹亭教授協同陳東升教授和林從一院長來談論SHS計畫,陳東升教授也將自己在臺灣大學開設的「社會經濟組織的創新與設計實作方案」課程成果展現出來。

藉由超知識、採實際動作、實地操作的方法以社會回饋的方式代替產學合作,結合國家社會問題來探討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促使大學的教育要「打破學科幻覺」。

從左至右為陳竹亭教授、陳東升教授、林從一院長。(圖片來源:達人學苑)

「【2012達人學苑】為什麼要跨科際?一場討論跨科際教育核心意涵的焦點座談會」完整版

經SHS計畫的支持,學員們經過了三天的時間與各自小組成員討論與設計一個「從永續及創意的概念,建構一個跨領域的大學教育」為核心的專題成果報告,學員們發揮各自創意,有以短劇方式所呈現出的「人文素養通識課程串接計畫」、將課程設計成產業結構的「Who is next? 臺灣文創產業的接班人?」,甚至還有「CSI犯罪現場vs. 潛能開發」的犯罪預測系統概念。

但最具討論性的莫過於最後一組所探討的永續創意跨界學士學位學程規畫,該組以反諷的方式來講述企業與學校的結合,透過給於股票和獎學金的投資來培育符合企業所需的人才。現場對於這樣的呈現方式一片譁然,但在這樣的反諷行為也看出事實上仍是有許多學生無法接受這樣的社會樣貌,也相當反對企業可能影響學術自主。

這樣的反諷手法或許在呈現上令人有些恐懼反感,但不能否認的是它們也帶出更多對話的可能性,在某方面也落實了本次活動講求溝通與對話的訴求。

學員成果分享。(圖片拍攝:柯彥竹)

本次學員們之間的腦力激盪雖然稱之為競賽,但實質上主要是求各位有個實踐改革社會的驅動力,而每一組也深刻思考過該如何想出一個好的企畫案來帶動校園與地方的結合,作為評審的陳竹亭教授也對每一組的成果大為讚嘆,鼓勵他們應該要將企畫推薦給校長們參考,但學生們普遍對通識教育的「營養學分」、「學子不願認真對待」的想法也讓教授吃驚,原是更有實踐可能的通識課程為何在學生眼中卻是如此,這也令人不禁思考學生們的價值觀是否與師長們的期望有所落差?

【2012達人學苑】精彩全紀錄
【2012達人學苑】隆重舉行 闡述「永續」、「創意」、「跨界力」三大關鍵核心

學員在上臺專注聆聽專家意見。(圖片拍攝:柯彥竹)

在為期六天的活動中專家與學員們的活動差不多告一段落,在這段時間裡我曾訪問過幾位老師以及同學,對於本次活動的各種想法以及對東華大學的印象,老師們普遍認為可能世界咖啡館的時間有點短暫,希望能有多點時間可以跟學員討論更多議題,或許真有提供咖啡也是不錯的選擇。

而曾參與過世界咖啡館的同學則是表示可能在定義上要做更進一步的釐清,例如小組中學生與教授是否一視同仁一起製作成果報告,另外由於有成果競賽的壓力,多數組別在第三天的世界咖啡館顯得與桌長討論的專注力會些許下降,或許未來將時程排開會更好些。學生與老師都認為短講活動15+5分鐘是不錯的一種嘗試,但在對話與思辨上可以採條式方式提交問題,再開放一點時間自由對談會更好一些。

而對於東華大學的印象上學員們跟老師都希望可以再多給一點時間讓他們自由地欣賞東華大學。大致上可能在時間方面能再做些調整,而活動方面學生與老師們都是身經百戰的箇中好手,對於各式問題與思考都顯得從容不迫,而在與這些同學和老師對談的過程中他們總是有著許多想法與思考面與訪問者暢談,面對這些有理想的人們,我不禁也想問,臺灣沒有人才嗎?或許我們真的該換個方式來看待這塊土地了。

幾天來師生相處愉悅。(圖片拍攝:柯彥竹)

You may also lik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