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平台】南方論壇NO.3:生命科學學者與歷史學者的自省與交鋒(綜合討論)
科博文says:南方論壇第三場主題是生命科學學者與歷史學者的自省與交鋒,邀請到成大微生物與免疫學所楊倍昌教授和成大歷史系蕭瓊瑞教授來進行專題演講,兩人藉由自己學養經驗出發,激盪對於學習、科學與人文核心價值的論辯,以下請看精彩的綜合討論! 主題:南方論壇NO.3:生命科學學者與歷史學者的自省與交鋒 郭乃文/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副教授 我不知道許多數學方程式的算法,但我知道當我結婚72周年時我和我先生加起來200歲,首先我要先感謝我老公,在那個時代女孩子應該不要說太多話,但是像今天我說了這麼多話,我回家不會怎樣,這是因為世代不一樣,因為各種不同人的聲音用他們的方式去表達,所以我到光華女中,告訴每一個小孩,大家要相信自己是的一志願,我重新思考什麼是第一志願,不是每天來陪人家讀書,而是來替自己學習,學習成長的地方,學習做我自己,這就是我們的第一志願。過去有實驗班制度,是想要看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有些和我們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但這是提供給競爭者玩的遊戲,而不是一個給人玩的遊戲,這歷程裡頭很多方式要改,我們應該記錄學生學習成長過程的紀錄,而不是寫說有多少人考上T大,應該關注每個人在這過程裡頭自己的收穫是什麼。為什麼有那些想法,其實人都是有limitation的,最重要的limitation是我們都以為自己很聰明,但是你怎麼知道什麼是感動,感動是跨神經系統以外的神經知覺,它是一個演化幾萬年以後人類的一個特殊標記,在基因上,我們也根本不知道它是什麼,但是我們確實知道人與人的感動會傳遞,我們可理解的人類的感動,所以轉一轉,重古至今,不管是文學,有很多東西被detect,但這樣的detect是一種本質的呼應。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