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科際研究計畫評鑑指導手冊》之細節性標準:產物與出版
作者|黃銘惇(元智大學國際語言文化中心德語講師) 當我們從〈跨科際評鑑網〉來了解跨科際評鑑的程序與步驟後,我們應該也能夠比較知道跨科際研究計畫該如何執行。上次介紹完細節性標準(1):計畫的執行與方法、細節性標準(2):跨科際研究的方法與整合、細節性標準(3):反省與溝通,以及細節性標準:成果後,本次再來談產物與出版。 直接的產物與出版品 1. 研究成果得到什麼樣的產物?其次,研究計劃設定的目標團體之間的聯結性是否成功? 當我們發表研究成果的時候,必須表列我們得到的研究產物(包括研究報告、實際應用的導論、應用的概念、評價與排名)。在科學與實務應用的領域中,有不同性質的目標團體,其次,不同領域有不同的語言與表達方式,所以,在產物的表列中,我們必須針對上述的差異,進行明確與差異性的分割。我們必須檢查我們的產物列表,重要目標團體的研究產物是否得到落實與延伸,其次,在列表中,科學性與實務應用相關的產物是否得到清楚的說明與區分。最後,這些表列是否針對目標團體進行適當的編列。此外,目標團體的回饋是否得到適當整理與檢驗、目標團體的迴響是否得到適當的說明。 此外,我們必須檢查,在研究計劃規劃中,但是,那些在研究成果未被採用的產物是否具備發展的潛能?這些潛能是否可以幫助與支持研究目標的達成? 當我們的研究成果沒有出版的規劃,其次,這些成果只是提供給研究計劃相關的目的,或者,它只是提供少數限定的團體的研究產物的時候(例如研究成果報告、計劃委託人的應用概念、評鑒與排名等等),那麼,我們必須說明這些研究產物的用處。其次,這方面的產物也可以是非書面形式的研究成果與產物。 2. 研究成果是否有出版品?目標團體的關聯性是否整合成功? 在公關的宣傳領域裡頭,研究成果有哪些出版形式?這些形式包括單一研究學科的學術期刊、專業期刊、書籍、叢書、科普的出版品、報紙、電視與雜誌、網路與研討會的出版品。 在我們表列出版品的時候,我們必須注意幾點重點。出版品的表列是否針對研究成果的落實與推展所設定的重要目標團體,進行科學性與一般實務性的出版計劃,其次,出版計劃是否依照這些目標團體的需要進行製作。在本質上,科學與實務應用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我們的出版計劃是否針對上述不同領域的特質進行明確的區分。同時,我們必須注意兩者之間不同的表達語言與表達形態。此外,我們必須檢查,計劃設定的目標團體的迴響是否得到效果。 如果出版的規劃具有科學性的目的時,我們必須檢驗,在這方面的領域中,我們是否可以找到適合刊登整合研究成果的學術期刊或出版品。其次,我們必須再次檢驗單一學科的研究成果。 除此之外,我們必須檢驗,研究成果的出版品是否具有為開發的潛能,可以提供未來研究出版的再利用,同時,在什麼樣條件下,可以支持計劃目標的完成。 出版品是將研究成果用書面的形式撰寫與表達,所以,它與比較大型計劃設定的目標團體與應用對象有區隔(例如一般的學術期刊、單行本與叢書性質的書籍),所以,我們可以用自己的出版系列發行;例如,說明書、手冊、科普的出版品、媒體的發表會或網路文章等等。 當我們無法在科學期刊發表研究成果時,那並不代表,我們的出版策略是錯誤的。現存的知識整合刊物居於哦多元性質的文章,但是,這並不適合刊登我們的研究成果,因此,在跨科際的研究計劃中,我們建議,在預算的規劃必須編列出版經費,讓研究成果以書本的形式出版;當研究可是進行成果的跨科際知識整合時,研究成果的發表不一定要與嚴格的學科相關性。其次,當出版計劃的主體並不是完全一致,或者,出版的經費無法回收與沒有市場價值的時候,出版的經費就會增加,或者,出版社會提出更多經費支出的要求。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