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導向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資料整理: 科學人文跨科際計畫辦公室 Problem-based learning 最早為Howard Barrows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McMaster 大學所推行的學習法,強調以學生為本位的學習過程。簡單來說,PBL的學習法可以被定義為「學習是來自於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且問題是在學習開始前就先設定了。」(Barrows & Tamblyn, 1980, page 1) 問題解決導向學習,將焦點放在學生的學習,而非教師的教學法上。 PBL的問題設計方式 PBL的問題設計:對於PBL的方法而言,一個相當重要的特色即是,問題是在學習的一開始就出現,而非是課程結束後(傳統的演講式教學)才提供給學生。PBL的問題可以是一個情境(scenario)、個案(case)、挑戰(challenge)、難題或困境、謎題或是其他能夠激發(trigger)學習動機的因子。Barrett, GCashman, and Moore (2011)回顧了PBL的相關文獻,他們認為一個好的問題應該包含以下的要素: 引起動機 (motivating) 從專業到社會生活等層面的真實世界問題 能夠容納各種不同的意見、假設以及能夠引發持續性的討論的 包含多種面向的:從物理的、認知的、社會的、情感的到道德面向的 包含能夠引發合作學習的的刺激因子 能夠使學生獲得關鍵概念或是能夠獲得實踐能力 能夠增強能力的發展,例如:批判性思考、資訊能力、創造性的問題解決方式。 PBL的問題設計,並非是來自個人的發想,而是將不同的利害關係者(stakeholders)全部都納入對於問題的設定過程當中。然而,學生的角色在這個問題設計的過程當中,經常被忽略,Barrett et al....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