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SHS Short Talk 2013

0

【SHS Profile】中興大學防災中心主任楊明德:厚植國家防災人才,需落實跨科際知識整合

作者|童靜瑩(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攝影|游翰庭(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影音團隊|童靜瑩、張意菡、游翰庭 身兼中興大學環保防災中心主任與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師資培育中心主持人的楊明德教授,長期以來投入防災工作,深刻體認防災是一個很大的跨科際領域。每當颱風或是自然災害發生或是重大災後,防災中心團隊都需要臨危授命協助災害探勘、調查並提供日後災害預防的研究分析,越是跨科際的思維團隊其政策分析就能深入完整。 過去處理土石流問題,曾經因為專業分立而帶來沉痛的教訓。所以當楊明德觀察中興大學多數學生期許自己能成為國家公務員,總是鼓勵真心要投入公職的學生,除了自己的專業之外,一定要涉獵其他領域的知識,並且知道怎麼跟他人溝通。

0

【2013大師講座 x SHS Profile】張忠謀談:臺灣的大學教育與未來領袖培育

翻譯|張郁笛、童靜瑩(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文稿|童靜瑩、林佳君、楊玲(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影音團隊|陳宇暘、 張意菡 SHS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達人學苑」於5月4日假國立臺灣大學舉辦「大師講座」活動。特別邀請臺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忠謀分享自身經驗及對當今教育的看法。【跨科際對話平臺】部落格與SHS Profile團隊將當天張忠謀董事長英文演講內容加以整理,並提供影音及中英全文資訊,盼能給予大眾一些深入啟發。 「臺灣半導體之父」張忠謀相當關注臺灣人才及大學教育的發展,認為培育未來領袖人才的關鍵在於是否有良好的博雅大學存在。張忠謀董事長首先指出臺灣社會與教育現場存在三大根本問題。第一,儘管大學畢業生人數增加,但知識份子比例並沒有太多變化,而學歷早已不再等於長期飯票。第二,社會缺乏業界所需的專業技能人才。由於教育與職訓主要投入貿易人才培育,使得人才供給與市場需求存在落差。張董事長最後也鏗鏘有力地指出,臺灣真正的問題是缺乏能蘊育未來領袖人才的博雅大學。

0

【SHS Short Talk】跨科際再聚焦:從串思到傳思,從TDE到TED

記者|郭惠琮(中興大學行銷所) 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以下簡稱跨科際計畫)旨在培育社會、人文、科學(Society, Humanity, Sciences;SHS)跨科際學習的未來人才,透過不同科際人才跨界互動與溝通,解決社會重大議題。在7月5日在中興大學舉辦的跨科際短講活動,SHS計畫主持人陳竹亭首先引言,聚焦跨科際的意涵,以「串思」與「傳思」一揭計畫核心。 「TRANS是串思,跨界也需要行動。」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主持人暨台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主任陳竹亭指出,串思與傳思是SHS計畫的核心。SHS計畫仿效TED的短講形式,要求講者在短時間的講演中精簡地傳達理念,善用敘事技巧吸引觀眾注意力。以蘋果電腦創辦人賈伯斯為例,說明演講技巧高深的講者如何散發舞台魅力,陳竹亭期許台灣年輕學子除了培養跨科際思維,也要多多學習演說能力,才能在未來的舞台嶄露光芒。 串思與傳思是跨科際計畫的核心 「串思」與「傳思」這兩個概念其實都是大學的基礎活動,只是大多數台灣學生很少在學習的過程覺察或是深究其意涵,進而忽略兩者重要性。西方教育相當重視批判性思考與多樣性思考,讓學生主動思考,串接相關的想法,並且透過討論激盪,傳播彼此不同的想法。台灣學校教育並沒有落實鼓勵學生進行批判性思考與多樣性思考面臨必須跨界思考的挑戰時,學生被自己的專長綁架,無法產生跨界思維,思考囿制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難以發揮更大的綜效。長年累月下來,其實也成為台灣政府與學界經常面臨的嚴峻問題。

2

【2013大師講座 x SHS Profile】朱經武談全球化競爭潮流下,專家應有跨領域學習能力

整理|童靜瑩、孫語辰(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影音團隊|林立、童靜瑩、張意菡(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為了更深刻闡述及推廣跨科際教育理念,SHS計畫團隊於2013年將以Profile方式訪談計畫內外對跨科際理念認同之各領域專家、學者,藉由他們的視野、高度以及內涵,為跨科際教育註下更好的闡釋及遠景。這次【SHS Profile】由東華大學吳茂昆校長及鄭嘉良副校長訪問知名美國國家科學院朱經武院士,敬請收看,也歡迎給予回饋。     朱經武是我國著名科學家,也是現任「台灣綜合大學」總校長,不僅在高溫 超導物理學領域裡有卓越成就,亦深具國家情懷。朱經武認為,一個國家所面臨的問題很複雜,需要各種專業共同處理,跨領域的能力與興趣有其重要性。以台灣八零年代的半導體產業為例,朱經武分享曾有企業企圖發展專業晶片產品失敗,然而這些原本被認為不成功的晶片產品被轉用到玩具產業上,反而成功創造利潤;藉此闡釋專業科學在踏入實務生產後,必然需有跨領域視野及結合商業的思維。

0

【SHS Short Talk中山場10】以電影《A`mour愛慕》為例,談「娛樂行銷與媒體」

記者|林雅琪(國立中山大學資訊通信科技與社會:衝擊、應用、共生計畫) 「娛樂行銷與媒體」課程透過理論結合實務案例探討、課堂議題討論、企劃書實際操作並由專家評比等方式,帶領同學探討媒體相關理論、媒體行銷、案例討論,並且著重同學們定期的課程反思。探討議題包含,媒體如何再現弱勢族群,媒體的社會責任為何、置入性行銷和其他行銷方式的差異、置入性行銷和媒體倫理等。

0

【SHS Short Talk中山場9】「資訊科技策略」課程需與時並進,以跨科系小組與企業參訪同時進行

記者|林雅琪(國立中山大學資訊通信科技與社會:衝擊、應用、共生計畫) 廖紹嘉助教(左)、謝佩吟助教(中)、資管系李忠軒碩士生(右)分享「資訊科技策略」修課心得(圖片拍攝:黃聖乙) 由吳仁和老師開設的「資訊科技策略」,作為「e-service」的導論課程,主要目標於幫助學生瞭解資訊科技、企業策略與企業內部流程間之關係與知識,藉由實作,培養學生應用所學以解決實務問題之能力。

0

【SHS Short Talk中山場8】從深入了解新移民開始!「性別、科技與社會」課程分享

記者|林雅琪(國立中山大學資訊通信科技與社會:衝擊、應用、共生計畫) 「性別、科技與社會」這門課程以ICTs 為主軸,除了每週大量閱讀指定教材外,更設計「共授課程」、「分組討論」及「田野調查」三大主軸,結合理論與實務,實際解決或釐清新移民家庭的數位落差。

0

【SHS Short Talk中山場7】化數位落差為機會!「資訊通信科技與社經發展」課程分享

記者|林雅琪(國立中山大學資訊通信科技與社會:衝擊、應用、共生計畫) 「資訊通信科技與社經發展」這門課程主要特點是由兩位跨領域的老師全程「共時授課」。政經系劉孟奇老師,主要專業是社經發展,而社會系葉高華老師專業是地理資訊系統 (GIS),結合兩位老師的專業,不但讓學生可以學習與實際應用地理資訊系統,對於數位落差的真實情形有更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則可以讓學生實作,將地理資訊系統做為一種可創造數位機會與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

0

【SHS Short Talk】跨科際課程需要老師用心深掘,學生熱情參與!

記者 |林函潔(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現今世界中有很多即時與重大的議題,過去單一學科知識已難單打獨鬥解決問題,理解「跨科際」,讓各學科知識攜手共謀解決之道,在知識、教學與課程互動要如何發展、變化、調整與溝通?7月5日在中興大學舉辦的跨科際短講活動,首要破題「跨科際溝通,課程勇敢說」,以短講的型式,力邀老師們暢談,在設計跨科際課程時,其中與學生的互動,以及最後檢視課程成果時的經驗分享。 開場的兩場專題演講,首先由SHS計畫主持人,同時也是台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主任陳竹亭首先引言,闡述跨科際的意涵,是為了落實高等教育要學用共裕理想,而「短講」是一個可能廣為被接受的型式,透過實作或實際呈現的方式,表達創新的概念,在內容上要有跨科際、序理結構、專業知識與實踐的成分,表達上要有敘事技巧和論述能力,而最重要的是觀眾能被啟發、感動、感到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