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區論壇【多元‧他者‧跨文化】——跨越之後,最傳統的可能是最前衛的
作者|辜琪鈞(臺大跨科際對話平臺) 人們總是覺得創意令人驚奇,雖然我們通常沒辦法讓創意和靈感想來就來,但我們可以勇敢去打開生活各個觸角,你怎會知道哪天一個不起眼的杯子會讓你的生活有所改變,也許是靈感,也許是一個故事。 很多事開始去接觸時沒什麼用,比如蘋果的賈伯斯休學跑去學字型設計,後來光以蘋果介面特殊的字型就吸引許多使用者。而發現DNA的科學家沃森、克里克以及威爾金斯也是不同領域專家(生物與物理和化學)一起合作才成就跨領域的功利價值。 這次北區論壇要探討的議題,是透過不同專業和不同領域的專家,來和你分享文化及創意如何改變和創新他們對於既有世界的看法。甚麼是所謂「文化創意」?我們該如何從跨領域與跨國界、跨時代元素中,汲取創意的靈感呢?跨文化專家劉俊裕教授表示,「不要把自我看成是一個僵化不變的東西,沒有一個所謂純粹不變的自我。」這種創造性的轉化,打破所有二元對立,菁英與通俗的對立,男人與女人的對立,跨越之後最傳統的可能是最前衛的。 王道還教授以人類學的角度來看跨文化,談到紐西蘭四處可見的short-haired bumblebee研究發現全部是來自於英格蘭的一對短毛熊蜂的後代,就王道還教授熟悉的遺傳學來說,遺傳多樣性當然是要越多越好,因此當時英國保育人士決定,紐西蘭短毛熊蜂的演化前途極端黯淡,英國政府將引進瑞典的短毛熊蜂而非紐西蘭熊蜂。就自然世界的定義而言,族群內的多樣性會影響族群的演化前途,不演化就滅亡。族群不演化就滅亡的意義:不得異議,自然世界的定律是殘酷的不能由人為的方式改變。反觀人文世界與自然世界非常不同的地方是,人是以文化適應的物種,而人文世界非常重視個人在「此時此刻」的價值。 在人文世界裡,藝術創作者的邏輯和經濟學的邏輯是完全相反的,我們必須要意識到這一點,藝術創作者所在意的東西都是不可計數也無法測量的東西,但經濟卻不是。若是要了解藝術,必須打從心底將原本你所學習到的思考邏輯放下,才有辦法接納並學習。文創產值的論述,不是一般產業所可以比較的。因它的產值是無法去計數,所以我們該如何開創變的相當重要。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