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與教育家
記得當初上課時常向同學比喻,學校就像一個馬場。馬兒來來去去,在僅有的相處時日中,教師教書就像在餵馬兒吃飼料。有時認為自己足能辨識哪些是千里馬,但是教書三十年的生涯,多半的時候並無十足的把握,確定指認誰將來必然是匹能躍馳千里的名駒。 千里馬的特質可能不同,但一定要能跑!跑的方式很多:短跑、長跑、耐力跑、快發、善衝、穩健…;適應不同的地形,諸如上坡、下坡、草原、沙漠、山岳、困境、險地…,馬的潛力都不是在安逸的馬場所能檢視殆盡的。 善飼馬者會把柵欄盡可能的放遠,讓愛跑的馬兒盡情的跑。一旦發現有能跑到邊際的馬兒,就會設法將欄杆撤至看不見的遠處。不善飼馬者可能會把馬圈在眼前,還給一大堆的飼料。表面上照顧週到,於是雞、鴨、豬、牛、馬擠在一塊兒搶食,馬兒甚至忘了勤跑、多跑、快跑的天命。 年輕時讀過一本暢銷書–「天地一沙鷗」(Jonathan Livingstone, Seagull)。書的主角是描述一隻不從眾覓食,卻要尋求飛翔天命的海鷗。意圖擁抱極至的浪漫主義情懷,不願輕信有限的短視,卻要戮力突破宿命的束縛,為要追逐那遙不可及的急速飛翔之天命。因此,寧可承受高空的酷寒、多變的天候,冒著鷹鷲獵殺的危機,挑戰可能失速的致命之險,最不堪的是忍受沙灘上競食同儕的訕笑輕蔑。 先航者能教的經驗有限。更重要的是引導海鷗Jonathan離開沙灘,然後陪伴一段飛翔。陪伴飛翔當然需要技術、耐心與愛心,但是技術、耐心與愛心都未必能指引Jonathan飛翔的邊際,和突破飛翔障礙的時機! 任何一位馬場的主人雖然身負教師之職,也可追逐教育家先航者的天命。勤於飼餵無法代替指引成長的環境與機會。教導是專業,是教師的工作。提供環境與機會則是教育的理念與遠見。 這不是怪責教師教導的不足,而是期許教師把眼光放在學生的未來;也不是指望每一匹馬兒都是千里馬,而是期許每一匹馬兒的成長,都能有自己的夢想、選擇與機會。
近期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