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思維,翻轉教學

文/朱柔嘉 國立中興大學 外國語文學系
圖/林界丞 國立中興大學 應用經濟學系

IMG_0121

為了因應快速變遷的時代,教學方式不能只停留在過去,老師和學生都需要更多新的嘗試,不害怕失敗,願意放手去做,提升雙向互動與溝通能力,進一步革新現有的教學模式。因此,在這一次的工作坊,邀請到中興大學行銷系的卓信佑教授,透過他在美國Babson學院的教學經驗分享,結合創業管理課程的學生,和參與老師進行有趣的互動,說明了無論是在職場、教學還是學習,都可以透過一種新的思維方式,注入創業精神,打破原有的框架與局限,創造更多可能。 繼續閱讀

跨科際場域實作課程的經營祕訣

文/于沛馨 國立中興大學 行銷學系
圖/吳雯雯 國立中興大學 行銷學系

推動跨科際教育是想突破高牆,拒絕將升學制度建立於紙本之上,而強調場域實作便是跨科際課程裡的一大重點!跨科際師資培育計畫邀請國立臺中科技大學葉凱翔講師,以葉凱翔老師的授課經驗來剖析場域實作課程的成功因素。

跨科際的核心概念 

P1060743

由跨科際協同主持人何昕家老師的引言拉開活動序幕,何昕家老師藉由自己的教學經驗分享,說明跨科際教學的步驟細項,從一開始的分組就是一門藝術,將科系打散,讓不同系的同學一起共同討論一個議題,讓他們學習聆聽不同的觀點,從不同角度去看待、 繼續閱讀

良好評量表於跨科際的重要性

文/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進修士班 陳宋玉         圖/國立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系 林界丞

對於教育者而言,「打分數」是不可避免的過程,但對分數上有爭議的狀況卻不時發生,如何拿捏一直都是個學問,尤其現在教師有更多元的方式可驗收學習成果,可能是書面報告、筆試測驗或口頭簡報等等,在這樣的狀況下要如何打分數更是令人頭大! 繼續閱讀

山與海的美麗與哀愁-「環境與人」–跨科際通識課程實踐之路 (五)

[編按] 已有教師將工作坊所提供的教學技巧帶回到課程中使用(臺中科技大學何昕家老師),以Design Thinking 設計思考五步驟設計課程內容,本系列共有五篇文章,此為第五篇。

作者: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何昕家 助理教授
———————————————————————————————–             
肆、展望-自我期許

大學的目的,不是教導單一的技能,而是提供廣博的通識基礎,不是造就某一行業專家,而是培養領導群倫的通才。學生從大學所獲得的,不是零碎知識的提供,不是職業技術的販售,而是心靈的刺激與拓展,見識的廣博與洞明。

耶魯報告(The Yale Report of 1828) 繼續閱讀

山與海的美麗與哀愁-「環境與人」–跨科際通識課程實踐之路 (四)

[編按] 已有教師將工作坊所提供的教學技巧帶回到課程中使用(臺中科技大學何昕家老師),以Design Thinking 設計思考五步驟設計課程內容,本系列共有五篇文章,此為第四篇。

作者: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何昕家 助理教授
———————————————————————————————–
參、內省:自我反思- Evolution(進化階段)

一、授課內容知識承載度

本課程每一節課均有關鍵概念,希望學生能了解,並融會貫通,前半學期課程,屬於連結學生與環境相關概念、技能、知識等,較貼近學生生活,學生較能了解與應用。而進入下半學期課程,進入屬於環境倫理哲學思維,學生便較無法接受太多的知識概念,而難以融會貫通。因此,下次應該更加思考其不同單元課程知識承載度,若有些許課程知 繼續閱讀

山與海的美麗與哀愁-「環境與人」–跨科際通識課程實踐之路 (三)

[編按] 已有教師將工作坊所提供的教學技巧帶回到課程中使用(臺中科技大學何昕家老師),以Design Thinking 設計思考五步驟設計課程內容,本系列共有五篇文章,此為第三篇。

作者: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何昕家 助理教授
———————————————————————————————–

2.海的遼闊與悲傷-彰化海濱環境議題探索與體驗戶外探索體驗活動

(1)歷程與內涵

前置的演講主題為「邁向永續發展與環境正義之路-從國光石化談起」,分享彰化海濱重大環境議題:國光石化,延伸到永續發展與環境正義課題,讓學生要親自到環境現場時,能夠有初步的先備知識以及覺知。

環境現場的探索體驗與學習為彰化海濱環境議題探索與體驗,特別邀請彰化環境保護聯盟理事長蔡嘉陽博士,全程協助解說以及剖析環境議題,蔡嘉陽博士先在正規課程中, 繼續閱讀

山與海的美麗與哀愁-「環境與人」–跨科際通識課程實踐之路 (二)

[編按] 已有教師將工作坊所提供的教學技巧帶回到課程中使用(臺中科技大學何昕家老師),以Design Thinking 設計思考五步驟設計課程內容,本系列共有五篇文章,此為第二篇。

作者: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何昕家 助理教授
———————————————————————————————–
 貳、縝密:課程教學內容細部設計- Interpretation(詮釋階段)Experimentation(實驗階段)

2

透過上圖,能瞭解到本課程整學期架構與安排,透過起、承、轉、合等四大階段,建構本課程主體,啟與承的部份就是知識脈絡的力量,主要是希冀建構起學生與環境間的連結,主要是深化學生與環境的態度與關係,啟與承均有搭配多元的演講,也希冀讓學生瞭解原來有這麼多不同領域的人為環境努力。主要希冀透過多元環境,轉變學生的的觀感,及增強學生的感受,這一部份也就呼應環境現場的感染力,也因為臺灣地理 繼續閱讀

山與海的美麗與哀愁-「環境與人」–跨科際通識課程實踐之路 (一)

[編按]
已有教師將工作坊所提供的教學技巧帶回到課程中使用(臺中科技大學何昕家老師),以Design Thinking 設計思考五步驟設計課程內容,本系列共有五篇文章,此為第一篇。

作者: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 何昕家 助理教授
———————————————————————————————–
本課程本著跨科際課程核心理念與思維進行規劃設計,根據「教育部辦理補助大學跨科際問題解決導向課程計畫徵件須知」中,提到針對誇科際課程的期待:為鼓勵大學校院透過社會科學、人文學及自然科學跨科際課程,以問題解決導向學習為教學模式,亦可兼及研究導向學習、行動導向學習或實作導向學習,並以在地及全球性重要課題為課程主題,培養學生跨科際思考溝通及解決問題之能力。而在shs科學人文跨科際人培育計畫 繼續閱讀

跨科際教育與設計思考的完美結合

文/楊明德、王欽茂   圖/周采薇、王引郁

跨科際師資培育計畫為將「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融入跨科際教學中,特別邀請曾任職於世界最出名的設計思考公司IDEO –臺中教育大學郭政忠老師與102年達人學苑暑期營規劃教師-東華大學邱淑宜老師,於6/25舉辦教師社群工作坊IV- design thinking 融入跨科際教學,介紹利用Design Thinking五大步驟及設計思考方法於跨科際教學,並帶領學員「棉花糖挑戰Marshmallow Challenge」的分組實作活動,體驗此設計思考五大步驟。

P1010235 繼續閱讀

【活動報導】教師社群工作坊IV-跨科際與 Design Thinking邂逅

記者│于沛馨(國立中興大學行銷學系)

在真實世界中,有無數問題需要解決,這些問題並不像考卷單一化且有標準答案,而是多元、複雜、無法單靠一個人的力量解決,需要跨領域專家共同討論、藉由跨科際思考尋找平衡點,找出解決方法。但這些方法究竟要從何找起?如何將各領域人才的知識統合成為一個有效的解決方法,可以試試Design Thinking

未命名 繼續閱讀